联系热线:17762034082

邮箱:grjck@grjck.cn

解析 2D 视觉深度学习助力外观检测的成功案例:创新与效益双赢

分类: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24-12-19

案例背景
某电子制造企业生产手机电路板,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电路板上的各种电子元件(如芯片、电容、电阻等)的外观进行检测,确保没有缺件、偏移、损坏以及焊接不良等缺陷,以保证产品质量并满足严格的生产标准。

检测系统构成


  • 图像采集设备:采用高分辨率工业相机,搭配合适的镜头和光源系统。相机安装在生产线上方特定位置,能够获取清晰、稳定的电路板 2D 图像,光源经过精心设计,以突出元件的轮廓、表面纹理等特征,减少阴影和反光干扰。

  • 计算机处理单元:配备高性能 GPU 的工业计算机,用于运行深度学习检测算法。计算机具备足够的存储容量来存储大量的图像数据和训练模型。


深度学习模型选择与训练


  • 模型选择:选用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架构,如 Faster R-CNN 或 YOLO 系列模型。这些模型在目标检测任务中表现出色,能够有效地识别图像中的各种电子元件,并对其状态进行分类。

  • 数据准备:收集大量正常和带有各种缺陷的电路板图像,对图像进行标注,标注内容包括元件的类别、位置以及是否存在缺陷及其类型。数据被划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比例通常为 70%:20%:10%。

  • 模型训练:利用标注好的数据对选定的深度学习模型进行训练。在训练过程中,调整模型的超参数,如学习率、迭代次数、批量大小等,以优化模型的性能。通过不断的训练和验证,使模型在识别元件和检测缺陷方面达到较高的准确率和召回率。



检测流程与结果分析


  • 图像采集与预处理:当电路板在生产线上移动到检测位置时,相机拍摄图像并传输到计算机。计算机首先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包括灰度化、滤波去噪、图像增强等操作,以提高图像质量并减少后续处理的计算量。

  • 目标检测与缺陷分类:经过预处理的图像输入到训练好的深度学习模型中。模型对图像中的电子元件进行定位,并判断其是否存在缺陷以及缺陷的类型。例如,对于芯片元件,模型可以检测出芯片是否缺失、引脚是否弯曲或焊接不良;对于电容和电阻,能判断其是否有偏移、破裂等问题。

  • 结果输出与质量控制:检测结果以可视化的方式在显示屏上呈现,同时将数据记录到数据库中。对于检测出有缺陷的电路板,系统自动发出警报,并将其从生产线剔除,以便进行人工复查或修复。通过对大量检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该深度学习外观检测系统的准确率达到了 95% 以上,召回率也在 90% 左右,大大提高了生产线上电路板外观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有效降低了因外观缺陷导致的产品不良率,节省了人力成本并提高了企业的整体生产效益。



在这个案例中,2D 视觉深度学习外观检测成功地解决了传统检测方法难以应对的复杂元件外观检测问题,展示了其在工业生产制造领域中的巨大应用潜力和价值。 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上述案例进行调整和补充,如果还有其他特殊要求,请随时告诉我。


相关资讯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版权所有 青岛格润佳测控技术有限公司/3D视觉/机器视觉/视觉检测 鲁ICP备2023028317号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 浙兴网络